跟着换ip软件起认识架构演进:
纯真年代:单机架构
以淘宝作为例子:在网站最初时,应用数量与用户数都较少,可以把Tomcat和数据库部署在同一台服务器上。
浏览器往taobao发起请求时,首先经过DNS服务器(域名系统)把域名转换为实际IP地址10.102.4.1,浏览器转而访问该IP对应的Tomcat。
架构瓶颈:随着用户数的增长,Tomcat和数据库之间竞争资源,单机性能不足以支撑业务。
第一次演进:Tomcat与数据库分开部署
Tomcat和数据库分别独占服务器资源,显著提高两者各自性能。
架构瓶颈:随着用户数的增长,并发读写数据库成为瓶颈。
第二次演进:引入本地缓存和分布式缓存
在Tomcat同服务器上或同JVM换ip软件中增加本地缓存,并在外部增加分布式缓存,缓存热门商品信息或热门商品的html页面等。通过缓存能把绝大多数请求在读写数据库前拦截掉,大大降低数据库压力。
其中涉及的技术包括:使用memcached作为本地缓存,使用Redis作为分布式缓存,还会涉及缓存一致性、缓存穿透/击穿、缓存雪崩、热点数据集中失效等问题。
架构瓶颈:缓存抗住了大部分的访问请求,随着用户数的增长,并发压力主要落在单机的Tomcat上,响应逐渐变慢。
第三次演进:引入反向代理实现负载均衡
在多台服务器上分别部署Tomcat,使用反换ip软件把请求均匀分发到每个Tomcat中。
此处假设Tomcat最多支持100个并发,Nginx最多支持50000个并发,那么理论上Nginx把请求分发到500个Tomcat上,就能抗住50000个并发。
其中涉及的技术包括:Nginx、HAProxy,两者都是工作在网络第七层的反向代理软件,主要支持http协议,还会涉及session共享、文件上传下载的问题。
架构瓶颈:反向代理使应用服务器可支持的并发量大大增加,但并发量的增长也意味着更多请求穿透到数据库,单机的数据库最终成为瓶颈。
第四次演进:数据库读写分离
把数据库划分为读库和写库,读库可以有多个,通过同步机制把写库的数据同步到读库,对于需要查询最新写入数据场景,可通过在缓存中多写一份,通过缓存获得最新数据。
其中涉及的技术包括:Mycat,它是数据库中间件,可通过它来组织数据库的分离读写和分库分表,客户端通过它来访问下层数据库,还会涉及数据同步,数据一致性的问题。
架构瓶颈:业务逐渐变多,不同业务之间的访问量差距较大,不同业务直接竞争数据库,相互影响性能。
第五次演进:数据库按业务分库
把不同业务的数据保存到不同的数据库中,使业务之间的资源竞争降低,对于访问量大的业务,可以部署更多的服务器来支撑。
这样同时导致跨业务的表无法直接做关联分析,需要通过其他途径来解决,但这不是本文讨论的重点,有兴趣的可以自行搜索解决方案。
架构瓶颈:随着用户数的增长,单机的写库会逐渐会达到性能瓶颈
当然了,演进到这里还只是前戏,真正的重头戏还在后头,大家请记住关注鲸鱼代理带来的分享。